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空,越是好的瓷器,质地越紧密,不同的器型、不同的腔体,在摩擦、撞击、空气对流下,会产生腔体共振的出声现象,我们一般称为瓷器共振。
但是瓷器共振的声音不会太大,除非人为的刻意去吹奏,比如用瓷器做的一些乐器、细颈长管瓶,在人的吹奏下,是可以发出超出‘瓷器共振’以外的高音的。
可眼前这件端瓶……并没有人去吹动它呀?如果只是自然风,怎么会发出那么尖锐的声音?
估计是我思考太入神,脸上的神情变化太快,一边的李尧又捅了捅我,说:“哎,它不响了。你这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啧啧有声的,你在想什么呢?”
我被他一打断,便将刚才自己的推测跟他说道了一番,李尧闻言,道:“是啊。这人在吹气的时候,局部气流的风速,相当于自然界十一二级的风速,所以才能把乐器吹响……如果是自然风共振,声音不该像刚才那么大才对?”
我这时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便道:“如果它内部结构,有利于自然风共振呢?”说完,我不再多言,大着胆子蹲回篝火边,将端瓶拿在手里,打着手电筒往里看。
之前我也看过,但当时我只是摸了前端,以及照了瓶底,对于它周围的腔体,却没有多下功夫。
一来是因为腔体外观部分并没有损毁,二来是没有想到修复手法,对于这种修复中比较细枝末节的部分,就打算放到最后。
一边看,我一边摸出腰间户外包里的工具。
我喜欢在户外包里面,放一些随取随用的小工具,方便干活。
我摸出了一个自己改装的小探镜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折射镜,能将腔体的情况,反射在外面的镜面上,方便查探一些器物内部的结构和情况。
我让李尧帮我打光,自己转动着探镜去看,这一看,瞬间就看出门道了!
只见这端瓶的腹腔内,竟然厚薄不一,形成了两圈螺纹,而且形造规整,明显是人为的!
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金丝铁线,没听说过要在器物内部做文章的啊?这两圈螺纹,就如同一个扩音器一样,将振动的频率给放大了。
正疑惑间,更不得了的事儿出现了,在腔体的一侧,竟然还出现了几列微刻的文字。
虽说我是个锔匠,而且是个不怎么有机会和古董打交道的锔匠,但也知道带文字的古董,价值可比没有文字的高多了,一时大惊。
一边嘱咐李尧继续打光,我一边又从户外包里摸出了放大镜,开始查看这段文字的内容。
这一看,我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合着烧制这件瓷器的匠人,在窑里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一日看《南华经》,经书中写道: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又写到天籁、地籁、人籁的区别。
这领导突然奇想,想要做出一件儿‘天生地籁’,即:能用天地之气,自然而然奏出天籁的器物。
结果好嘛,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试最后一次的时候,这件儿器物,到是能与天地之气交感成音了,结果发出来的声音,和天籁之音完全不着边儿,反而鬼哭狼嚎的。
古时候的人迷信啊,烧制出这种东西,一但被人知晓,后果是很严重的,以后为人处世,处处都会受到忌讳,一辈子也别想出人头地了,甚至有可能掉脑袋。
这领导哥们儿吓到了,也不敢再瞎琢磨,悄悄将这东西,当压箱底留了起来,不再示人。
至于这件宋朝某窑厂领导压箱底的东西,为什么会落到郑老板……也就是那个给我活儿的中年人手里,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