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娇娘敛财手册最新章节!

    好在, 隔天另有告示出来, 殿试将延期两个月,至五月初八,由新任天子主持。

    告示一出, 人心立时安定了。

    名次靠后的同进士大多数打算回乡等候朝廷分派职差, 有少部分想在京都游玩几日,趁机谋个职缺。

    而有资格殿试的前八十名,则留在京里各自寻了住处准备殿试。

    因为国丧, 沁香园的生意一落千丈, 醉墨斋却丝毫没受影响,反而还兴旺了些。

    印章已经刻好了, 杨萱试着印了几页纸,觉得还不错,遂取名忘忧笺。

    正好松枝空闲下来, 便拿着印章往纸上印。

    四种图样, 各印出来一刀,送往醉墨斋去卖, 不到两天工夫就卖了个精光。

    钱多急三火四地过来讨, “姑娘, 这阵子往回寄家信的人多, 那点纸根本不够卖,请松枝小哥加点紧, 再送些过去。”

    松枝便与文竹轮番往素宣上盖印章, 春桃则等待油墨晾干, 把盖好的纸笺摞起来,仍是一刀一刀地放。

    杨萱没想到纸笺会如此受欢迎,特地给张继跟辛媛写信,感谢他帮忙找了画工极好的李山做画,又说要给杨桂请先生,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张继很快回了信,说李山就跟合适。

    李山是江西人,这次未能榜上有名,想暂且留在京都耽搁一年,等明年开恩科再下场。

    因要租赁房屋,加上他平常仗义大方,手头有些紧,正打算寻个事情贴补下生计。

    除去这些不提,张继说李山性情疏狂,多才多艺,善画善琴,当然学问也不差。杨桂既然无需参加科考,只学习四书五经太过枯燥,倒不如多学些其它才艺,还能多些乐趣。

    送信的小厮还带了一整套茶具,说是辛媛交待送来的。

    茶具是折枝莲花纹的青花瓷,一只茶壶带六只茶盅,并盅盖和底下的托碟,非常清雅。

    杨萱笑笑,当即给张继回信应允。

    过得三日,张继带了李山往椿树胡同来。

    杨萱原以为李山会是个斯文清秀的读书人,没想到他身材很高大,跟萧砺的身形差不多,却是生得好相貌,双眉浓且黑,鼻梁高而直,一时竟辨不清是儒雅之中带着几分豪气还是豪气中带着几分儒雅。

    李山也很意外。

    他已听张继说过,醉墨斋的东家是位女子,此次是为胞弟聘请先生。

    醉墨斋在京都士子中名声颇佳,不单因为东西好,价格童叟无欺,还因为掌柜有学识。

    通常纸从外地运过来的时候,边角处会有磨损,其余铺子会将磨损的地方裁下来用来试笔试墨,而醉墨斋试笔的纸也是正经能卖钱的好纸,每有士子雅兴上来留下诗作,掌柜的还会略作裱糊,用麻线系在架子旁以供他人赏鉴。

    有时候,学子们不需要文具,单只为了看看是否有新作,也喜欢去醉墨斋逛逛。

    李山去过两次。

    头一次去买了两支大白云并一刀澄心纸,因为澄心纸最下边几张被压得有些皱,伙计特地补给他十张湖色素宣,说是他们东家亲手所制,只送不卖。

    故而当张继提到醉墨斋东家想要画几幅工笔画,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再一次去,则是跟同窗去看新诗。因一时技痒,便依着原韵作了首同题诗。

    谁知掌柜看到署名后,将他们几人所购物品尽数让了利,还说往后凡他光临铺子,任凭什么物件都让三分利。

    银钱事小,却让他在同窗面前面子十足。

    李山一直以为能经营醉墨斋的女子,必定是位三十左右,豪爽泼辣的女子,没想到面前之人才十三四的年纪,又是生得如此漂亮。

    就像春日初初绽开的野山樱,纤弱缱绻,仿佛风一吹就要从枝头飘落。

    李山不由自主地放缓声音,拱手行个礼,“杨姑娘,不知所教学生现在何处,能否请来一见?”

    杨萱忙让春桃将杨桂和薛大勇唤出来,介绍道:“大的那个叫薛大勇,将近七岁,小的这个是杨桂,刚满五岁,他们两个都才开始描红,读过几遍《三字经》。”

    李山低头看着面前恭敬行礼的两人。

    薛大勇鼻直口方举止稳重,杨桂眉目清秀,一双乌漆漆的眼眸甚为机灵,只是神情中略有些胆怯。

    当即心中有了数,温声道:“你们两个先把自己的名字写来看看。”

    侯着两人写完,仔细瞧了瞧,夸赞道:“都很不错,”让他们离开,又对杨萱道:“薛大勇字体间构虽不工整,但行笔有力,做事有主见,学东西扎实,杨桂聪明,在书画上应有天分,只是性子弱了些,恐怕吃不得苦受不住打击。好在,不用科考,可以避开大波折。”

    杨萱无奈地叹口气,问道:“先生认为几时上课比较好?”

    李山略思量,答道:“我这几天在寻住处,等安顿下来……从四月初一吧,每上四天课,休沐一天。上午读书,下午习字,等字练得好了,可以学画。只是中午这顿饭……”

    杨萱忙道:“先生若不嫌弃饭食清淡,还请在家中用餐。”

    李山笑笑,“现在那里都清淡,一样的。”

    接着两人商定束脩,除去每日饭食之外,每月是一两银子,逢年过节另有节礼,外加一年四身衣裳。

    衣裳是杨萱主动提出来的,原本按俗礼是给点心布匹,可李山独自在京,给他布匹还得两位请人做,倒不如让春桃或者文竹顺手做出来,免得麻烦。

    解决了杨桂读书的事情,杨萱开始捉摸沁香园。

    国丧之间禁宴饮作乐,直接影响到点心的销路,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有司胡同那边行不通,只能走普通百姓的路子。

    杨萱索性把做杂粮面饼的方法交给文竹,让她做面饼卖,又想起前世福顺斋卖的双色凉糕,凉糕能做成双色,馒头自然也能。

    便将红薯煮熟掺在面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