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最新章节!

    作为皇后,大长秋就是皇后的管家,负责椒房殿的诸多事宜。李嘉呢,就是舒云之前挑出来的大长秋,相当于未央宫宦者令的地位。

    舒云直接叫李嘉去少府那边挑了几个作坊,连同相应的工匠都要了过来,然后就将负责的人叫到了椒房殿。

    舒云要捞政治资本,就得有人帮她吹捧,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造纸。其实纸这种东西,先秦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呢,那玩意属于做草纸都嫌硬的那种,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而舒云手里头呢,就有比较成熟的造纸工艺。不管是竹纸,还是桑皮纸,或者是其他都可以。

    这玩意最大的麻烦就是容易产生一定的污染,但是现在这还是西元前呢,有点污染什么的也可以接受,何况,舒云暂时也就是做个试验而已,之后大规模生产,还得放到比较偏僻一点,不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地方。

    舒云将造纸的简单流程直接拿给了那几个作坊的主事,这几个主事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皇后胡闹,或者说,想要借着少府给自己多挣点脂粉钱!但是呢,等到看到舒云写在绢帛上头的流程之后,就知道这个很有可行性了,当下一个个来了精神。

    在秦汉世代,少府简直就是一个怪物一样的存在,很多时候,国家离了少府还真是玩不转,别的不说,军中的诸多军需用品,都是少府出品,从刀枪弓弩到铠甲衣服,连同吃的喝的,差不多都是少府的工匠制作出来的。整个大汉,技术最先进的工匠差不多都在少府之中,他们几乎就是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了。

    当年残存下来的墨家人,也有很一部分被少府收容了,至于流落在各地的墨家弟子,如今呢也没了消息。这也是正常的事情,墨家最显赫的时候,儒家就是个弟弟,那时候各国号称非杨即墨,所谓的杨,便是杨朱,当然,这门学说之后就被上层给封禁了,如今也就是石渠阁不对外开放的部分还保留着一些杨朱的理论,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刘家的皇帝,真正信奉的就是杨朱的学说,那就是贵己,一切都得为天子服务。

    墨家当年战国的时候就遭遇了严重的打击,也就是秦墨早早投靠了秦国,才算是保留了下来,但是之后秦二世而亡,墨家也跟着损失惨重,留下来的也就是被纳入少府编制的那些,后来被汉朝接收了,许多人其实也就是传承了墨家的一些知识,而不再继续传承墨家的精神了。

    舒云想到了墨家的事情之后,便随口吩咐下面多找一些墨者,她可以允诺,日后帮助墨家传承其学派,再次成为显学,然后呢,就等着少府那边做出成绩来,回头等着太皇太后寿辰的时候献上去就可以了。

    在恢复了之前的记忆之后,舒云就觉得,在汉代哪怕是做为最顶层的统治阶级,其实日子也不是非常好过。主要是这个时代的饮食之类的,实在是太匮乏了!食材很少,烹饪的方式也很少。舒云干脆先叫少府那边搞了个石磨出来,然后呢,先是磨豆子,从豆浆,豆花,到豆腐,豆干,豆腐皮,弄出了一系列的豆制品出来,还开始叫人尝试着做腐乳,虽说这年头调味料不多,但是呢,料理这些豆制品也算是足够了,不能炒,还是可以煎的嘛!顺便,也可以不继续用动物油脂了,直接用豆子榨油就可以了。

    这些呢,舒云做好了送到长乐宫,长秋宫,还有宫外大长公主府那边,算是表个孝心,反响还是比较热烈的,尤其是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牙口也不好,许多东西是不能多吃了,她又是个崇尚简朴的性子,嫩牛肉之类的肉食吃得是比较少的,而豆制品呢,又不费牙,口感也很好,自然乐意多吃一些。听说这些是豆子做出来的之后,太皇太后呢,便有了想法,直接就将石磨还有豆制品的做法传诏天下,让天下人都能够吃上这些东西。

    豆类一直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是呢,在这个时代,除非是实在没有东西吃了,否则的话,一般人真不乐意吃豆子,因为水煮豆子的味道谁吃谁知道,尤其这年头又没那么多的调味料,去不了豆腥味,再有就是,吃豆子太容易胀气了!但问题是呢,大家种豆也种得很多。因为这年头,耕作技术其实很落后,正常需要使用休耕的做法,而先民就发现,休耕的地上种植豆类能肥田,因此,豆类种植就很普及了,种一季豆,再种一季粟,算是正常操作,而原本这些豆子,多半是出售了作为牲畜饲料的,根本卖不上价钱。现在呢,这玩意虽说不能当做是粮食,却能给家里添一道菜了,哪怕是磨豆子剩下来的豆渣,也能够掺着野菜做个菜团子呢!而且,这年头虽然大家不知道豆类含有大量蛋白质,但是,豆制品吃了之后,能减少一定的饭量,还能够增加力气,寻常人还是感觉得出来的。

    所以,光是这个处理豆子的手法,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功德无量。

    太皇太后以椒房殿和长乐宫的名义,将豆制品的做法传遍天下,顿时天下都赞颂太皇太后和皇后贤明,尤其听说这原本是皇后觉得太皇太后年迈,不堪咀嚼,亲自尝试制作出来的,更是赞叹皇后贤孝,如此一来,这名声立马就上去了!

    舒云压根没想到,这事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主要是她之前来自于物质非常丰裕的时代,那时候呢,农耕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她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引进高产作物,改良粮种罢了!而如今呢,只怕就算是在美洲那边,那些粮食作物还没进入驯化阶段呢!

    长秋宫那边只气得半死,因为这事太皇太后提都没提她,平白少了个扬名的机会,她这个太后,存在感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点。即便以王太后的性子,如今也觉得受不了了,回头就将刘彻叫了回来,对他抱怨起来。

    刘彻也觉得心情比较复杂,这事他一开始完全不值得,长乐宫那边,本来做事就不需要通过他这个皇帝,甚至刘彻也明白,这也是长乐宫对他的一个警告,他在上林苑待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许多政事都在上林苑处理,绕过了长乐宫。之前的建元新政,本质上就是刘彻想要那些儒生夺权的举动,之所以太皇太后一怒之下,直接将赵绾,王臧干掉了,就是因为他们作死,表示,以后这些军国大事,就不要经过长乐宫了,咱们自己来吧!

    这还得了,别看太皇太后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对于孙辈一向好脾气,当初刘荣被郅都逼死,太皇太后根本不管其他,刘启哪怕在那里说郅都是个忠臣,太皇太后也得先干掉郅都再说!可以说,比起刘启这个父亲来,太皇太后这个祖母很多时候显得有人情味多了!可是你要真将她当做是泥塑木偶,那么,她这个太皇太后也不是吃素的。

    杀了赵绾,王臧之后,刘彻当时就不得不低头赔小心了,毕竟,他刚刚登基不足一年,真要是闹腾起来,太皇太后直接换一个皇帝也是正常的事情。为了这事,刘彻又是安抚皇后,又是给自家丈母娘送了不知道多少金饼珍宝,母女两个人在长乐宫那里彩衣娱亲,才算是将太皇太后的怒气给消弭了。

    原本刘彻以为这事算是到此为止了,哪知道如今还有这一手。当然,刘彻也相信,这一手也不是有预谋的,他也打听过了,豆制品的出现,的确是阿娇的主意,对此,刘彻也是能够理解的,阿娇从小就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只不过年少的时候呢,没个定性,很多时候呢,很容易就被人转移了注意力,如今她在椒房殿那边闲得无聊,叫人将她那些想法研究出来也是正常的事情。

    只是,以前的时候,阿娇做什么事情,都会通过他这个丈夫,如今呢,却是直接跟长乐宫那边站在了一起,这让刘彻心中生出了一些警惕之心。

    刘彻漫不经心地听着王太后的怨愤之词,心里头却只觉得心烦,王家当年在他登基的时候,的确给他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说,刘彻还小的时候,田胜田蚡兄弟两个三五不时地跑到窦婴那里打探长安城中那些军国大事,趁机呢,又与许多官员勾搭在了一起,帮着造势,甚至,刘荣栗姬倒霉,田家也在里头掺了一手。像是那位在先帝气头上的时候,跳出来说已经立了太子,应该立栗姬为后的大行令王恢,就是田蚡收买的人。这位当初被刘启臭骂了一顿,被边缘化了,等到刘彻登基之后,又将他提上来了。

    但是,等到刘彻做了太子之后,他就觉得这些舅家太过贪得无厌,王信一家子还好,田胜田蚡兄弟两个简直就像是个恶心的狗皮膏药,沾上了,就再也撕不下来。如今这两位国舅在外头名声可不怎么样,弹劾的折子几乎是源源不断。尤其,太皇太后还在呢,田蚡大概是记恨当年跑到窦婴那里混吃混喝,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如今经常跟窦婴对着干。

    刘彻能够理解,自己老娘一朝做了太后,就想要提携娘家的心理,但是,你们就不能如同窦家一般老实本分一点吗?自个三个舅舅,几乎个个都封了侯,食邑都有上千户,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这难道还不够吗?

    不过呢,大汉以孝治国,明面上,刘彻还是不能反驳王太后的,因此,他只得敷衍道:“那儿子这就去椒房殿找阿娇,跟她说一下!”

    王太后顿时又不爽了:“去什么椒房殿,你那皇后如今在长乐宫呢!”

    刘彻很想要翻个白眼,在长乐宫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太皇太后从小娇惯阿娇,就算是阿娇做了皇后,依旧将她当做是那个需要疼爱的小女孩,有什么好处都忘不了这个外孙女,到了长乐宫,比在椒房殿还自在,阿娇又不是傻,与其在长秋宫听婆婆指桑骂槐,不如去长乐宫舒心。

    长乐宫那边,王太后倒是插不上嘴,可是,窦太主能啊!她这会儿正在抱怨:“你这丫头,做事也不先跟我这个母亲商议一下,这是多大的买卖啊,要是放出话去,那些商户都肯花千金来买这个方子的,就这么全公布出去了!”

    太皇太后对女儿的贪心早就习惯了,这会儿呢,却也有点恨铁不成钢:“你啊,白长了这么大的岁数,就只看到什么千金了,别说是千金,你就算是有万金,能买到如今这样的好名声吗?别的不说,有了这个名声,就算是将来,阿娇跟皇帝闹翻了,皇帝也得供着她!要不然,天下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窦太主可不在乎什么天下百姓,但是呢,太皇太后的话,她是不敢不听的,因此,只得老老实实点了点头:“诺!”私底下却是仗着太皇太后看不见,给舒云使了个眼色,意思就是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得先跟我说。

    某种意义上来说,窦太主也是个猪队友,不过呢,不管怎么说,她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自个女儿好的,所以,舒云也对着窦太主笑了笑,心里头呢,却是又有了主意。

    之前在红楼那个世界,舒云就已经发现了,粟麦之间,产量差别是比较大的,但是呢,粟不太需要精耕细作,而麦子却需要,也就是当时关中大家可以通过做工挣钱,大多数人家才乐意种粟,而不是种麦子。而现在呢,天下可没那么多工可做,所以,种麦子其实比较靠谱一些。既然已经将石磨搞出来了,那么,也就可以尝试着磨面粉了!再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面食的口感,可比粟米强多了。

    因此,舒云只是笑嘻嘻地说道:“外祖母,母亲,我之前又想到了一样新鲜吃食,回头做好了给你们尝尝啊!”

    窦太主顿时又有些恨铁不成钢了:“就知道吃,先赶紧生个孩子才是正经,真要是吃胖了,皇帝就去找别人了!”

    舒云站起来转了一圈,她穿着曲裾深衣,其实这种穿法也是比较挑身材的,腰粗一点就不好看了,舒云在窦太主面前展示了一下:“母亲,你看看,我什么时候吃胖了啊!横竖刘彻他回宫次数少,我不就是给自个找点事干嘛,折腾吃食,总比折腾其他强,民以食为天嘛!”

    太皇太后也是心疼外孙女,连忙说道:“你说什么阿娇啊,阿娇也是一片孝心,你要是不吃,回头就叫阿娇不要送了,还省得费了心思,落不到一个好字!阿娇啊,你别听你母亲瞎说,你怎么自在怎么来!”太皇太后想得清楚,作为皇后,有自己的本事,哪怕是为了将来刘家统治的延续,刘彻除非是傻了,才会对皇后下手,到时候,就算是阿娇没孩子,刘彻都能找人给阿娇生一个,这样才能算是法理上的正统。换个人,她再能生,她能有阿娇能干吗?能有阿娇的名声吗?除非阿娇死了,否则的话,这个皇后的位置,还真没人能做。如今瞧着阿娇也是心里头有数的,无论如何,就像是民间那些大孝子,就算是做了什么违背国法的事情,有的时候,有孝这杆大旗在,你还真的只能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名声这玩意就是如此,当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最可靠的护身符,谁要是对付你,那名声就臭了。

    太皇太后的丈夫文帝,一辈子简朴爱民,就因为杀了淮南厉王刘长,就在民间留下了恶名,哪怕后来他将淮南厉王的几个儿子都册封为王,也没能挽回。所以,对于名声这种东西,是最锋利的长矛,也是最结实的盾牌,太皇太后真的是再理解不过了!

    汉家天子喜欢刷名声,那么,如果不想要被汉家天子抛弃,那就得懂得刷名声!所以,阿娇没想到的地方,太皇太后就得帮她想到前头,让阿娇成为一个无人能够动摇,无人敢于动摇的皇后,日后等她去了,那么,阿娇也就能够承担得起这风风雨雨了!不是太皇太后想得多,而是老刘家的天子都薄情。像是太皇太后,当年也是跟着文帝同甘共苦过的,为他生了二子一女,但是呢,她后来眼睛不好了,慎夫人受宠,就有人鼓动着立慎夫人为后,要不是慎夫人无子,这事也就成了!之后呢,刘揖一度威胁到刘启的储位,那个时候,她是多么忧心啊,可是,文皇帝又如何呢?他却是在给刘揖加码,要不是刘揖自己作死,现在住在长乐宫的还不定是谁呢!

    以前的时候,太皇太后觉得外孙女还是个有些天真的小女孩,但是如今既然她从虚妄的爱情之中清醒过来了,那么,太皇太后就得帮她把路都铺平了!从现在开始,就要言传身教,告诉阿娇,这汉家天子的皇后,如何去当,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在长乐宫用过了昼食,也就是午饭之后,太皇太后要小憩一番,舒云这才准备回椒房殿了,而窦太主呢,听说刘彻回来了,又是耳提面命了一番,让她跟刘彻处好关系,赶紧生个孩子,还非常热心地表示她在外面认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