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最新章节!

    窦太主心满意足地带着做红糖的方子走了,舒云靠在榻上,舒了一口气,大长秋看着舒云的神情,有些为舒云难过!

    大长秋李嘉其实很早之前就开始伺候舒云了,那时候,她还只是大长公主家的翁主,因为常年住在长乐宫,然后太皇太后就给心爱的外孙女配备了宫人,里头自然是有几个宦官的,李嘉当时就是宦官中的首领,算是舒云身边贴身伺候的,等到舒云嫁入了太子宫,做了太子妃,就是首领太监,后来舒云入主椒房殿,他就是大长秋。

    李嘉能够做到如今这个地位,凭借的不仅是忠心,自然还有能力。他很能够体察人心,因此,他很快就发觉了舒云这个皇后的困境,如果说作为太子妃的时候,娘家还算是一个助力,因为窦太主在太皇太后和先帝那里很有影响力,而那个时候呢,太子妃其实是最无忧无虑的一端时间了,可是很快风云突变,太子登基做了皇帝,然后呢,就有了翻脸的趋势。

    窦太主仗着曾经的功劳,对皇帝索取无度,皇帝呢,也想要摆脱窦家陈家的影响,哪怕被太皇太后压下去了,但是,对皇后的态度其实早就不如从前了,就算如今还算是和睦,但是里头能有三分真心就不错了。

    可以说,皇后在宫里头,除了太皇太后之外,别无倚仗,偏偏窦太主觉得皇后有了一个皇子,就可以高枕无忧,愈发变本加厉,却不知道,椒房殿中久已无宠,皇后想要再有一个孩子,都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换,可见皇帝对椒房殿的态度如何。李嘉在宫中多年,他还非常年少的时候,还曾经见过伺候过薄皇后的大长秋,薄皇后因为无子的缘故,姑祖母去世,椒房殿便沦为冷宫,不多久,就因为无子被废,后来只有一间狭窄的宫室终老,最终郁郁而亡。

    薄皇后难道对先帝无功吗?须知,当年文帝宠爱刘揖,也是还是太子妃的薄皇后在薄太后那里转圜奉承,算是稳定了先帝的储位,但是后来呢,刘揖死了,先帝剩下来的皇子也就是刘启跟刘武兄弟两个了,薄皇后的作用也就没那么大了。毕竟,刘启其实比刘武在各个方面都靠谱得多,别的也就不说了,刘武耳根子软,特容易被人忽悠,这样的人要是做了皇帝,用不了多久,就要被那些老奸巨猾的臣子糊弄得一愣一愣的了!

    像是七国之乱的时候,先帝连个准话都没有,就将这个弟弟给送到最前线顶缸去了,等到七国平定,立马翻脸不认人,刘武也压根没什么办法,只能搞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主意。

    对于这等薄情的帝王来说,恩惠这种东西算什么呢?就算有恩,也得藏在心里,永远不要说出口,哪里能挟恩图报呢?毕竟,这等拥立之功,还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皇帝耐心没了,那么,就是你倒霉的时候了。

    可以说,陈皇后如今看着风光,实际上根本就是如履薄冰,也亏得如今皇帝只有刘衍一个儿子,要是还有其他皇子的话,只怕陈皇后和皇长子的地位立马就要受到影响。

    只是,作为一个奴婢,一个宦官,李嘉对舒云的困境半点办法也没有,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帮着舒云管理好椒房殿,照顾好皇长子,让舒云没有后顾之忧。

    李嘉的忠诚,舒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只是目前为止,舒云也没什么额外能让李嘉去做的,刘衍如今已经会说话,会走路了,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早慧,太皇太后担心刘衍太过聪慧,遭了老天爷的忌讳,因此,干脆给刘衍取了个小名,叫做去疾。宫里头几个主子,也都是叫刘衍这个小名,舒云也是如此。

    舒云教导过的孩子太多了,聪明的孩子也有好几个,只是这会儿呢,弄什么史书教导孩子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那些所谓的历史还都是后来的事情呢,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如今正统的史书就差不多一本《春秋》,还有好几个版本,舒云干脆也懒得纠结版本的问题了,直接选了《春秋》里头的一些故事,讲给去疾听。

    小孩子再早慧,这些其实也是听不懂的,自个坐在那里玩着积木和铃铛,舒云也照旧在他耳边读着,他虽说看起来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但是你要是住口不说了,他还得跟你急!

    舒云讲了两个小故事之后,李嘉就识趣地过来,开始给去疾念起了《仓颉篇》,这也是汉朝这会儿的启蒙书籍,去疾也不嫌弃,一边玩玩具,一边在那里听着。

    椒房殿这边的生活显得平静无波,而刘彻那里,对于历法的重修工作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收尾的阶段,这也让刘彻长松了一口气。刘彻这一次搞出来的历法,其实就是后来人虽说的农历了,这个时候叫做太初历,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差不多三十天,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指引百姓进行农业活动的二十四节气,如今都算是搞出来了,仅此一项,已经是功莫大焉,再三验算无误之后,刘彻直接下令少府刊印新的历法,不再以十月为岁首,而是改成了正月,整个大汉,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刘彻也顺势直接将年号改成了太初。

    舒云对于这个时代人的数学水平是真的比较服气的,在这个缺乏相应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就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然后就是对于星象的观测,通过繁复的计算,竟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浩大的功臣。舒云自个当初就是学数学出身的,老实说,让她使用如今这个时代的那些算法,来搞这么复杂的计算,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这个缘故,舒云难免起了点跟那些数学大家们交流的心思,这个时候,如今最出众的数学家应该就是司马谈这个太史令了,汉代的太史令是要兼职观星的,其实在司马谈之前,大汉最厉害的数学家应该是张苍,这位当年在秦朝的时候就做过官,文帝的时候做过丞相,几乎是做丞相任期最长的一个,可惜的是,这一位并没有得到与他的功绩想对应的待遇,如今能记得他的人也已经不多了。

    舒云之前没关注过这个时代的数学水平,这会儿干脆叫李嘉去石渠阁那边,将张苍当年留下来的那些资料送一份到椒房殿来,她觉得自己需要研究一下,然后呢,看看如何跟这个时代的那些数学学者搭上关系。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就算是想要攀科技树,也得从数学着手,偏偏,这个时代,数学并不是很受重视,法家的官员还好,会通晓一定的数学知识,其他学派的官员,在数学上头的水平,虽说不至于惨不忍睹,大概也就是非常普通的水平。

    舒云想要在这个时代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工业体系,光是靠着墨家剩下来的大猫小猫两三只,那是绝对不够的,她需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而数学呢,绝对是基石。

    之前的时候,舒云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方面的变革,是因为那个时候,数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复杂一点的,那就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而且想要沿着那一条路走下去,对于天分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只能依靠大范围的启蒙教育,才能够将那些在这方面具备一定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而不是像是如今这样,教育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即便是那些小地主家,也没有足够的资产送家中的一个儿子去读书。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所谓寒门,起码也是中等地主之家出身,而如果读书不能出头的话,可能就会因此穷困潦倒,乃至破产。像是那位朱买臣,为什么会被妻子抛弃呢,就是因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放在读书上,偏偏一直没有成效,连给人做食客都没人要,谁乐意一直在这种看不到希望的境地下坚持呢!

    即便是如今造纸术已经开始慢慢成熟起来,印刷术也取代了手抄和竹刻,书本的价格降低了许多,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读书依旧是一件比较昂贵的事情。尤其,这个时代,新事物的传播速度也是很慢的,如今关中这边倒是许多人都知道了纸的好处,但是往关东,往其他地方去呢?也就是那些诸侯王,还有列侯大商人,或者是一些相对消息比较灵通的学者,才知道纸的存在,有一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纸。而他们只会将这些自个私藏起来。之前太皇太后说要收集天下书籍,刊印成册,目前来说,响应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宁可花大价钱托人从少府购买一些纸张,然后回来将自家家传的那些典籍抄录下来。至于消息更加闭塞的地方,至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舒云面临的问题是真的很多,她能做的,无非就是先刷名望,然后等待时机的到来。

    舒云打着请教数学的名义,召见了负责重新订制历法的几个官员,然后呢,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素养,只让这些胡子都一大把的老臣都弄得一惊一乍的。

    舒云这一世年少的时候自然是学过数学的,但是,所谓的学,也就是跟着家里头学习简单的算术,确保下面的管事算账的时候,自个不会被骗罢了,一般人根本不会对家里女主人的数学素养有太高的要求。家里的产业,多弄几个账房,多算几次也就是了,他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用放高利贷,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其实很有限,能够大致算清楚封地还有诸多产业的账目,误差不要太大,就算是合格了。

    结果呢,等到这些老臣跟舒云讨论的时候,发现哪怕是九章算术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舒云那里都有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顿时,没人敢当舒云就是个一时兴起的皇后了,要知道,数学这个东西,跟许多学科不一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今的数学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答案可不是随便就能蒙出来的。另外,舒云甚至还询问了司马谈关于星象的问题,不是那种比较普通的观星,而是对于星辰运转的计算。

    司马谈原本觉得自己就非常擅长这个了,结果到了皇后那里,说到什么星辰,然后皇后心里默算一番,没多久就差不多将这颗星辰的方位周期什么的都计算得**不离十,这就让司马谈有些心惊了。

    图穷匕见,到了最后,舒云才表示,自己其实也就是个庸人,之所以能够算出这些,不过是因为自己有些简单的计算方法而已,舒云表示,自己打算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都写下来,但是呢,自己是个野路子出身,所以呢,需要有人帮助自己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因此,需要他们帮忙。

    一帮子数学学者一个个都是眼睛发亮,如果舒云不是皇后的话,那么,什么都好说,问题就在于舒云是皇后,偶尔召见一些外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时常与这些外臣相处,难免就会有一些问题了。像是韩嫣,之前因为总是被刘彻留宿宫中,就被人弹劾为秽乱宫廷,王太后看韩嫣怎么也不顺眼。当然这不是因为韩嫣可能会给刘彻戴有色的帽子,而是因为,刘彻跟韩嫣之间的关系并不纯洁。老刘家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高祖,到惠帝,到文帝,再到先帝,在这方面就没一个靠谱的。

    作为后宫的女人,大家大概率不会在意丈夫跟一个男人厮混,反正男人生不了孩子,对她们来说毫无威胁可言。当然了,像是宠爱董贤的那位哀帝,因为董贤的缘故,想要废掉自己的皇后,改立董贤的妹妹做皇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对此往往就有些看不过眼了,你有精力,不如多生几个儿子,在男人身上花费什么力气!何况,韩嫣也不太会做人,他本来就是侯门子弟出身,哪怕不是嫡长子,在家却也极受宠爱,他长得好看,在外头呢,自然许多人也乐于与他交往,宫里的那些宫女,名义上虽说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实际上呢,这些宫女呢,也会被皇帝赏赐给诸侯王还有列侯甚至是朝中公卿。因此,能有一个长相出众,而且前途无量的主人,对于这些宫女来说,也是一件巴不得的事情。

    作为一个皇后,常年跟什么男子有往来,这就难免要叫人猜测皇帝头上是不是有点颜色了,因此,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几个人商议了半天,终于拿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让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过来。

    太史令这个职位一直以来都是世代相传的,司马迁如今还是个少年,他在数学上头也是比较擅长的,这年头的史学家,必须要精通数学可星象,如此,才能够通过一些星象上的记载,确定某些事情发生的年代,要不然的话,说不定就要搞得将战国时候的一些事情套到春秋时代去了,而那些更加古老的记载,就更需要依赖于对于天文的测算了。那时候,对于年代的记载,真的是稀里糊涂,各国都有各国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前后矛盾,简直叫人脑壳疼。

    司马迁从小立志,要编撰从黄帝开始,到如今最全面的一本史书,原本他是打算这两年趁着自个父亲身体还可以,就出去游学采风的,但是司马谈想想,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学会了先进的数学知识,以后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舒云对于这位名流千古的太史公也是仰慕已久了,虽说这位喜欢往史书里头掺私货,但是呢,作为史官,是不可能真的做到立场公正的,哪个人没点好恶之心呢,何况这位当年被刘彻坑得忍受了几乎没有一个士大夫能够忍受的耻辱,他要是不在史笔之下有点倾向,发泄一下,说不定早就心理抑郁了。

    作为史官,在宫里头自然是有一定特权的,刘彻上什么地方,身边都会有专门的史官随从,椒房殿这里头,自然也是有的,不过正常来说是女官,专门记录彤史的那种。所以,司马迁过来也算不上突兀。

    当然,这事呢,也得跟刘彻说一声才行,要不然谁知道这个小心眼的,之后会有什么想法。

    刘彻听说舒云的数学非常厉害,还有些不相信,难免跑过来问了一番,结果舒云将他说得哑口无言。刘彻虽说气量不大,但是呢,倒也不是什么庸碌之人,对于数学乃至各种技术的重要性还是明白的,因此,刘彻最后直接表示:“既然阿娇你有此心,那就去做吧!不过,阿娇你身怀有孕,还是需要注意精力才行!”意思就是做可以,时间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他可不想要听说下一任的太史令在椒房殿从早待到晚。

    舒云懒洋洋地答应了下来,要是可能的话,她也不乐意做这种容易授人以柄的事情呢,而且数学这种东西,如果是教给小孩子,从无到有来启蒙,可比强行扭转人家早就已经习惯使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