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最新章节!

    韩王信自然最后自然没落到什么好下场,在诸夏的价值观里头,你不做诸夏的君子,反而要去做夷狄的野人,简直就像是在那里喊着,我不做人了,我要去做狗一样!这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诸夏的价值观。

    韩王信之前一直躺赢,结果做错了这个选择之后,还被汉朝这边换了回来,然后,就被刘邦毫不留情地赐下了一壶毒酒,韩王信一大家子,未成年的全部沦为城旦舂,而成年的尽数赐死。韩王信一家子还能留个全尸,毕竟总算是当年王族之后,而追随韩王信的那些人,却是直接被腰斩弃市,好几个直接被族诛。总之,赶在春天之前,韩王信一党几乎被杀了个干干净净,顿时整个大汉为之一肃。

    最重要的是,看到韩王信被匈奴人卖得干干净净,一群人就算是起了那个心,顿时也没那个胆了,匈奴人能卖韩王信,他们投奔过去,难道就不卖了他们吗?

    而暂时与匈奴达成了和平协议之后,刘邦如今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国内那些不安份的家伙了。

    之前刘邦率兵抵御匈奴的时候,实际上国内就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了。只是,与匈奴的战争结束得实在是有点快,而之前呢,刘邦又下令解散了各个郡国的兵马,这也导致了大家就算是想要集结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没等他们有什么明显的动作,匈奴那边已经撤退了,刘邦几乎没有损失太多的兵马就班师回朝了。

    即便这些人最后没有真的搞出什么事情来,但是他们折腾了这么一出,已经让刘邦惦记上了。

    舒云对于老刘家的人已经非常了解了,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地小气,睚眦必报,他们有什么恩情呢,未必愿意报,但是若是有什么旧怨,那是肯定要惦记着的!像是之前背叛了刘邦的雍齿,这位好歹也是立过功的,刘邦为了安抚那些臣子,不得不捏着鼻子给雍齿封侯,但是最后呢,这位封了个汁方侯,这个爵位一听就带着一点侮辱性的意思,雍齿呢,同样还得感激涕零,没办法,汁方侯这个彻侯的位置,听起来不好听,可是食邑还是说得过去的,大方向上有了实惠,也不用担心刘邦再秋后算账了,名头上面难听一点,有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刘邦的性子大家如今都了解一些了,一看到刘邦如今有秋后算账的意思,顿时有几个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真的造反了,就算是不能拿刘邦怎么样,但是呢,总能恶心刘邦一把。

    然后呢,就有人盯上了韩信那边。韩信也很冤枉,似乎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会造刘邦的反一样,大家觉得韩信功劳大,当初就有过自立之心,刘邦又是个心眼只比针尖大一点的,只要有点过分的动作,韩信就被逼反了!

    因此,跑到楚国那边找韩信的人不少,一些人呢,其实未必就是觉得韩信一定会造反,但是,像是那位刚刚一家子整整齐齐去了皇权的韩王信一样,他也就是因为跟匈奴议和了几次,以至于刘邦这边打算问罪,然后,韩王信就干脆利索地背叛了大汉。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让刘邦对韩信起了疑心,那么,韩信肯定是要跟刘邦打起来的,他总不能束手就擒吧!

    可惜的是,这些人倒是没看错刘邦,实在是看错了韩信。

    韩信如今是真的不想折腾了,他已经不得不承认,玩弄什么手段,他是真的玩不过刘邦!打仗什么的,韩信自觉自己能吊打十个刘邦,但是论起其他的,韩信是真的没什么自信。

    韩信作为楚王,实际上位置并不稳当,楚国这边原本就是项羽的地盘,哪怕项家的族人如今都投降了刘邦,还在刘邦那里占据了高位,但是不代表他们就会跟韩信化干戈为玉帛了!事实上,哪怕是为了保证他们在刘邦那里的地位,他们都要跟韩信对抗到底。

    因此,韩信这个楚王真正能控制的地方并不大,甚至楚国故地里头,还有些其他异常的声音,偏偏这些东西,韩信还不能随便追究,回头被那些降臣往上打几个小报告,那韩信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下面的百姓没有归心,自然,韩信也很难在楚国这里招揽足够的兵马,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敢保证,自个前脚敢造反,后脚就有人会将他的兵权夺走,然后他就只能抓瞎了。

    因此,韩信如今也算是学聪明了,他跑去请教了萧何一番,然后呢,还费了不少力气,得了张良几句提点,然后,他老老实实一封接一封的折子送到刘邦那里,拼命为自己剖白,然后呢,顺便将自己的两个年长的儿子带着他刚刚编撰出来的兵法,都送到了长安新开的武学里头,名义上是让儿子去武学学习,实际上呢,就是让儿子在长安做质子了!

    至于那些跑过来劝说韩信自立或者是造反的使臣,有一个算一个,全被韩信装在囚车里头送到了长安。

    韩信这般做派,再说他有什么不臣之心,那真是有些说不过去了,因此呢,刘邦呢,一方面试探着调动韩信帮忙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呢,又是对韩信在京城的两个儿子一番赏赐。

    这种事情,原本跟舒云关系不大,结果呢,刘邦却跑回来跟舒云商量,他打算将刘媛嫁给韩信的长子韩恭。

    韩信的长子韩恭是韩信落魄时候生的,他发妻早逝,只给韩信留下了这个儿子,韩信后来自个都养不活自己,这个孩子呢,只能暂时寄养在了亲戚家里,等到韩信有了立足之地之后,便将这个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

    虽说韩恭被韩信接到身边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韩信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儿子,尤其比起他后来生的那些孩子来,韩恭呢,也是经历过困苦的人,性情沉稳,也更能够传承韩信的兵法,而其他的孩子呢,一方面年纪还小,哪怕是如今最大的那一个,也才**岁,其他的呢,就更小了,压根看不出什么天分来。

    韩信之前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已经将韩恭立为太子,传承楚国宗庙,当然,韩信也是个荤素不忌的性子,他当年受到刘邦重用之后,身边就没少过美人,如今三十多岁的他,儿女已经上了两位数,所以,等到韩信百年之后,轮到韩恭的时候,封国能有现在楚国的一半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一开始的时候,刘邦是真没考虑过韩恭,刘邦就刘媛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呢,老实说,虽说不至于缺心眼,但是呢,在政治素养上头,还是缺了一些灵敏度。因此,对于这个女儿呢,刘邦就是想着,将她嫁个诸侯王,做个王后,也算是不错了!

    一开始的时候,刘邦看中的其实是赵王张敖,但是呢,舒云却是不乐意,张敖年纪可是不小了,而且赵王宫中,光是孩子就已经好几个了,赵地那边情况也比较复杂,以刘媛的性子,是玩不转的,所以,当日刘邦不过就是开了个头,就被舒云给拒绝了。

    而现在呢,刘邦就看中了韩恭。

    韩恭不光有一副遗传自韩信的好相貌,性情却不像是韩信那般自负,他与韩信不同,韩信其实出身不差,属于士族,要不然也不能读书,而且还能在市井中佩剑。韩恭的生母呢,原本也是落魄人家出身,跟着韩信原本是觉得韩信本事出众,想着投资一把,日后也能恢复祖上的荣光。

    但是那时候天下已经一统,比起曾经那个对下层开放了晋升渠道的秦国来说,实际上呢,上层的晋升渠道已经出现了封闭的趋势。韩信也无人举荐,甚至连前往咸阳求官的路费也弄不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呢,只能给低级的小吏做门客,像是那位亭长就是如此。给别人做门客,那是要给人卖命的,结果那位亭长的妻子呢,却是直接刮着锅底,表示家里没饭了,你个吃白饭的。当然,也不能说是那位亭长妻子有多短视,实际上呢,作为一个亭长,真没有多少地方需要韩信来卖命。尤其秦法严苛,亭长呢,不过就是底层的小吏,很多事情,也是不能随便做的。

    连同这样一个混饭吃的人家都没有了,其他人想着,连个亭长都不想接纳韩信,那么韩信的价值,自然也就被贬低了很多。

    韩恭的生母因此抑郁成疾,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家男人嘴上说着一肚子的兵法学问,最后呢,落魄到被市井闲汉欺辱,最终,韩信的妻子生下韩恭之后就去了。

    韩信那时候自个都养不活,哪里能养活一个孩子,因此呢,只得暂时将孩子托付给曾经的故交照顾。韩信自个落魄的时候人家也不见援手,送个孩子过去,还能怎么说?因此,韩恭其实幼年的时候,寄居在别人家里,做的都是近乎奴仆的活计,也亏得他还算是聪明,跟着主人家的孩子混在一起,还学会了读书识字。

    还在韩信没有落魄几年,他刚开始投奔了项羽,在项羽那边了,完全就是混饭吃,好几年都不得升迁,之后又投奔了刘邦,在刘邦那里,有着萧何的举荐,韩信终于得了刘邦亲自登台拜将,算是扬眉吐气了,终于将已经长大了的儿子接到了身边,然后呢,言传身教,亲自教导。

    韩恭虽说年纪还小,却已经跟着韩信打过好几仗,便是十面埋伏,垓下之战,韩恭也是亲身参与的,因此,入了武学之后,他很快就脱颖而出。

    韩信原本在一众军功出身的彻侯那里声望就很高,大家都是大老粗,自然是谁能打仗,谁就厉害。而韩信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也就被大家追捧。而韩恭呢,也算是得了生父真传,因此,在武学里头,一般的先生压根教不了他,还有人拿着韩信撰写的兵法跟韩恭讨论。

    韩恭幼年时候的经历就决定了,他真不是什么得意忘形,飞扬跋扈的人,因此,在武学那边,人缘也比较好,性情谦恭,可以说,属于家长们最喜欢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韩恭有这样的天分,刘邦听说之后,自然起了爱才之心,功臣们都已经老去,韩信倒是还年轻,但是他之前俨然就有了功高震主的趋势,刘邦怎么可能继续用他,因此呢,倒是韩恭值得一用。

    韩信儿子多,韩恭未来能够继承的封国不会太大,当然,楚王这个名头肯定是韩恭的,既然如此,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自个有个女儿,年纪跟韩恭正相当,韩恭又没有娶妻,那么两人凑一对,将来生了孩子,也有老刘家的血脉,到时候继承了王位,岂不是皆大欢喜,还能够真正将韩家的兵法传承到自个家里头。

    没错,这年头大家都是同样的想法,干什么都得留一手,刘邦很怀疑韩信写兵法的时候也留了一手,肯定还有什么心得是只传自家人的,因此,既然不能逼着他继续写,那就让老刘家变成自家人吧!

    对于刘媛的婚事,舒云自然是有一定想法了,作为公主,其实择偶上头,有着不少局限性,自由恋爱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存在什么自由恋爱的土壤。刘媛的选择其实很少,选择彻侯吧,大多数年纪都已经很大了,选择他们家的孩子吧,食邑比较高,排行靠前的那几个,处于结婚年龄的,也都是比较年幼的孩子,甚至多半是庶出,让刘媛一个嫡长公主嫁给庶出的彻侯子弟,这不是开玩笑吗?

    总之,想要选一个年龄合适,身份也合适的对象,对于刘媛来说,真的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也直接导致了刘媛快二十岁了,还没有成婚。

    这其实是不符合朝廷的宣传的,为了增加人口,朝廷如今在宣传早婚政策,女子十五岁不出嫁,那就要多交一份人头税,这个税对于有钱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了。

    而皇家公主到了这个年龄不出嫁,显然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这才是之前刘邦一时脑抽,想要给刘媛选一个只比他爹年纪小一点的丈夫的缘故。张敖呢,虽说年纪已经三四十岁了,不过好在前头妻子已经死了,他没有正经的王后,刘媛嫁过去呢,就是赵国王后,也算得上是不错了!

    但是跟韩恭比起来,张敖呢,就显得有些不行了,年纪大了,都差点成橘子皮了,而且呢,这个人性情软弱,没什么主意,而对于大多数的女性来说,一般都是不会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软弱的男人的。就算作为公主,不嫁个什么英雄豪杰,也得是个青年俊杰吧!

    所以比来比去,刘邦觉得,还是韩恭更称心一些。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陛下已经想好了,那么就跟女儿说一下吧!只要她同意了,那就没什么问题!”

    刘媛当然没什么问题,她也很绝望啊,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女孩子就有些春心萌动了,刘媛以前的时候呢,作为一个大姐姐,要护着弟弟,还算是有些责任心的,但是等到刘盈做了太子,还越做越好了,刘媛发现弟弟不需要自己保护了,她对于舒云教她的许多东西兴趣并不大,什么都只学了个大概,然后就不感兴趣了。

    舒云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人各有志,刘媛自觉自己作为公主,压根没有什么需要她奋斗的地方了,所以,许多事情,稍微了解一下,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蔽了也就算了,难不成,她还能进入朝堂,也出将入相不成!因此,她压根没有奋斗的动力!横竖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是有的,刘邦甚至还册封了两个女性彻侯。所以,刘媛也没什么要为自己和女性争取政治权益的想法。

    既然刘媛自个没有这个心思,那么,她的人生无非就是嫁个不错的人,日后呢,相夫教子。

    但是刘媛到了婚龄之后,就发现,自己在周围认识的人里头,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对象。这让刘媛都有些自暴自弃了,甚至私底下琢磨着,要是父母给自己随便安排一个对象的话,她就私底下豢养几个可以讨好自己的美少年,起码养眼省心。

    等到如今刘邦提出了新的人选之后,刘媛简直是长松了一口气,楚王太子,身份正好,年纪相当,长得也颇为英武,性格呢,似乎也不错,比起之前刘媛所考虑过的人选,都强出了不少,既然如此,刘媛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然,她打算先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