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滑雪后我成了大佬最新章节!

    第八十二章

    身体朝后滑出,“唰唰”声音在耳畔响起,还有两架无人机飞抵他头上,移动摄像机也从缆绳一端出发,镜头转动,焦距伸缩,锁定他身体。

    余乐知道,从现在起,他身体每一个动作,他微小失误,都会通过这几个摄像头,传送到裁判眼前。

    被审视,被比较,然后打出分来。

    或许他整体印象分一开始会很低。

    但是没关系。

    他会通过自己表现,刷新裁判对他印象!

    倒滑出发身体滑过20多度斜坡,不断往左侧倾斜,直至来到场边u形边缘,身体往上滑出半米高,再落下来。

    速度加快了一点。

    朝着他计划第一个道具滑去。

    在这里,等待选手挑战道具一共有四个,离地只有30公分平桥,离地80公分平桥,并排摆放在最中间位置。

    在这两个平桥两侧,分别还有一个3米x3米断桥,以及一座彩虹桥。这两座桥正是余乐打算挑战道具。

    公园玩法比赛,自然是选择更高难度道具更有优势。

    哪怕你能够在30公分平桥上完成450°上桥,但裁判依旧更愿意选手挑战270°彩虹桥。

    这是刑世杰说。

    作为国际裁判,他审判标准一直符合国际主流,在帮助自己国家运动员讲解规则问题时候,也不遗余力。

    可惜这次“欧洲杯”他并没有分配来担任裁判。

    余乐打算先挑战断桥,他在国内最后一场比赛,在“墙”前面就是一座断桥,他为了挑战“墙”,在这个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现在正是完全掌握,状态正好时候。

    毫无疑问,必须断桥。

    余乐通过u型边墙,直直来到断桥一侧平台上,转身目测距离,然后猛一跳。

    向左转体,大于270°上桥。

    成功!

    双脚稳稳落在桥上,身体不摇不晃,技巧娴熟,平衡和旋转能力得到展示。

    桥面光滑和坚硬,让穿在脚底滑雪板感觉相当不适,就像木板与钢铁撞击在一起,硬碰硬触感,桥面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难度。

    但每一个来到这个赛场选手,最低要求都是必须在桥上站稳,并且能够从头滑到尾。

    站在桥上,并不值得称赞。

    不过余乐上桥后,就挺直脊背动作还是让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会显示出气质,增加好感度,也会让裁判觉得你在“桥上”比较从容。

    这是高手做派。

    余乐当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纵着,由着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重心方法,从未要求过他像其他从基础训练出来队员,进行固定姿势平衡技巧。

    余乐不需要!

    过去十二年训练,让他身体有一套自己平衡机制,有利于他发挥,也只适合他。

    幸运是这个上了桥就通过脑袋顶上和脊椎一起找轴心习惯,也特别漂亮。

    就像踩着冲浪板一样姿态,在从容滑到桥尾时,膝盖只是一曲一绷,身体就笔直像倒过来旋转“竹蜻蜓”似,倏忽间就来到了第二个桥上。

    转体180!

    桥上跳!

    完成轻松无比!

    真正练熟了动作,对于余乐而言,不比吃饭更难。

    他对桥上跳这个技巧,太有信心了。

    从容落在下半截桥上,余乐又再度站起来,通过头顶正中找到重心同时,他身体每个部件也在以脊椎为主,进行着一系列犹如精密机器一般调整。

    当他再度站直时候,就代表他重心已经稳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一个往上站立过程,因而需要更多一点时间。身体此时还在桥上,以非常快速度滑行,一旦距离过短,余乐就无法接连做出更加复杂动作。

    下桥。

    余乐只是转了一个90°,正面落地。

    侧面倒滑上桥已经展示完成,接下来就是正面挑战。

    余乐看上是这个区域最特殊道具。

    “屋顶”。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个“屋顶”就像华国古代房子,三角形屋顶,最顶端是屋脊,长度为六米。

    屋脊一侧则是倾斜角度,还雕刻有瓦片文理。

    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致敬华国建筑,实际上在奥国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瓦片似老房子。

    这个设计有很强地域特色。

    不过如果只是这么一个设计,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点,只要选手选择从屋脊上滑过,就是最普通平桥。

    大赛组费尽心思设计特色道具,怎么可能就是一座平桥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屋顶”位于深坑里,整个深度大概是一米,与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说总体高度是180米。

    “屋顶”一圈也边缘大概是30厘米距离。

    选手必须克服一定深坑恐惧,跳到瓦片上。

    对!

    只能跳到瓦片上!

    为了杜绝选手把屋脊当成平桥挑战,大赛组在屋脊起跳位置上设计了一个20厘米高椭圆形装饰品。

    你要有本事从深坑30厘米外,跳出120米,越过椭圆形装饰物,跳上屋脊,我们无话可说,还算你牛,给你高分。

    但要是不行,就乖乖走瓦片吧!

    逼着选手必须选择瓦片,显然有独特设计,它是一个曲面设计,两侧朝外躬出,中间凹陷。

    这像什么?

    妥妥弧形桥啊!!

    这个设计简直就撞到余乐“枪口”上了!

    不滑这个道具,到对不起他天赋!!

    而且这个“弧形桥”桥面还特别宽,余乐从容从侧面正方向上桥,轻松将身体倾斜,等待惯性把自己抛离桥面瞬间来临。

    下桥时候,他还从容地做了一个270°转体。

    落地。

    很稳。

    零失误!

    瓦特?

    因为桥面倾斜,和屋脊限制,选手无法如同挑战其他桥那样横在屋檐上,所以平衡不好掌握?

    余乐抱歉,没觉得。

    瓦特?

    桥上瓦形状设计让脚感很不爽?担心丢掉速度?

    余乐还好吧,挺光滑,而且“哒哒哒”摩擦感,特别爽好不好?没看我下桥时候都忍不住旋转一圈吗?爽都要飞起来了啊!

    余乐选择和表现,让屏幕后面裁判组眼神都柔和了起来,整体印象分也得到了不小提高。

    原本多少分来着?

    30?

    还是40?

    华国坡面障碍技巧男选手,一直是这个项目“灾难户”,过去几年比赛,要不技巧难度不够,要不就是摔倒和在摔倒路上。

    但是今年,刚刚比赛那名华国选手,就表现还不错,难度是低了一点,但全程没有明显失误,完全达到了这个比赛及格要求。

    所以他们给了那名滑雪选手64有效分。

    根据历年比赛来看,这个分数还是有一定几率拿到积分。

    看见那名选手庆祝自己拿到一个还算满意分数而跳起来,他们也由衷地高兴啊。

    本以为华国选手只需要期待白一鸣上场就好,却没有想到今年华国真训练出不少优秀运动员。

    这第二登场选手,惊喜就更大了。

    哪个道具难,他挑战哪一个!

    还都可以上技巧,这就厉害了。

    再加上最后挑战“屋顶”时候,下桥时候270°,就这一个道具,已经达到了今天已经比完赛选手里,比较高完成度了。

    余乐说过如果别人只敢完成1080难度技巧,如果我完成了1440,那么即便裁判对我毫无印象,但在我做完那一刻,他们就会记住我。

    华国。

    余乐。

    他做到了!

    在接连两个街区完成了让人眼前一亮挑战后,最少有两名裁判,低头看了一眼余乐资料。

    整体印象分,唰唰往上涨!

    嗯,这个华国选手,可以画重点!

    但余乐究竟能不能拿下高分,或者再度刷新裁判印象,他接下来表现至关重要。

    在挑战完第二个街区后,余乐迎来了第一个夹在街区里跳台。

    这是一个两周转四米台,台下有明显坡度落差,位于赛道正中间位置,格外醒目。

    然而挑战跳台,并不是选手唯一选择,在跳台两边,还有一个很长,适合做灾难上桥平桥,一个设计成雪丘一样“墙”,选手可以在这里玩飞跃墙技巧,或者来个单手撑。总之无论你擅长那种类型道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更适合你挑战。

    这三个道具,到目前为止使用率差不多。

    不过亚洲运动员更喜欢跳台是事实,他们在处理翻腾类技巧能力更强,这是国际公认事实。

    余乐也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跳台。

    他理由很简单我已经玩了两个道具,充分展示了我旋转和平衡能力,要想让裁判看见更加全面我,当然要在跳台上来那么一下。

    余乐从“屋顶”弧形射出,270°倒滑落地,身体就自然而然地朝着跳台滑去。

    到目前为止,余乐表现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丢掉什么速度,去挑战跳台也是理所当然。

    头往后转,从左侧往后看。

    这也是一个小小加分项。

    毕竟这世上“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来滑坡面障碍技巧“左撇子”就更少,所以余乐习惯性往左边看,还会为他加一点分。

    谁会知道呢?他右转头和右转体都不是很好,真是一个美味误会。

    裁判哦哦哦!左看,必然是左侧转体,先加05分!

    余乐带着雪浪,呼啸着驰向高台,在那不断攀高过程里,他身体在迅速地绷紧,从腰腹部开始用力,肌肉就像是拉紧橡皮筋,在拉伸到一个极致时候!

    脚下一轻,他被惯性推动着脱离了跳台,朝着高处飞去。

    同时余乐向左转体,身体向后翻腾!

    一周。

    半周。

    810°落地!

    偏轴!!

    当然,如果按照国际上算法,余乐这个动作属于翻腾360°,加上左侧转体450°,名为“偏轴450°跳台技巧难度”。

    偏轴翻腾。

    如果不翻腾,怎么偏轴呢?

    450°转体一周半。

    一旦这样设定就更加直观。

    “偏轴”肯定比“正轴”直观,同时只需要计算“转体”周数就好。

    而且这只是个四米台,也最多能完成两周转体,余乐选择“偏轴”810°转体,如果按照国内标准,他还“偷”了半周。

    这个水平,即便不如90分以上大神,但作为中层也算是“顶格”了。

    不过余乐在抓板上劣势还是比较明显,在他可以这么从容完成这个空中技巧情况下,他只敢做一个单手安全抓板。

    也就是右手抓右侧板外侧,轴心由始至终就捏紧紧,不敢多“浪”一分。

    余乐很清楚自己问题是什么啊!

    他转体就是还不够强!

    这又是国际级比赛。

    他就算再想把自己全部能力一股脑都拿出来,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底线在哪里。

    因而这一跳,就让裁判看见了余乐身上一些弱点。

    和转体没关系,才接触余乐,他们可还看不到那么远。

    他们看见是一个专业化打造出来运动员,足够标准,足够强,却缺少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度,缺少那些玩乐,随意,从容。

    这个影响倒不会扣掉余乐这一跳分数,只是整体印象会有点失望,裁判们想要看见是更加自由灵魂。

    余乐是不知道裁判想什么,否则一定会大声抗议。

    我也想自由!那也要等我实力足够高时候在来!底子就在那里,怎么做怎么有,当然就实现自由啦!

    现在嘛,规规矩矩把自己想做呈现出来,就很好了不是吗?

    刚刚跳台难度并不高,余乐又用安全抓板苟了一次,顺利来到了道具区。

    这个设计就更加新鲜了。

    余乐眼前出现了一个特殊建筑物。

    巨大建筑物拔地而起,翻卷着,倾斜着挡在路中间,抬手指天,又如翻卷海浪,带着凌厉气势矗立原地,等待每个人挑战。

    这是个u型场地,但只有半边,长度也只有十米,与标准u型场地相差甚远。但高度是标准七米,选手在这道具上,必须完成至少一个u型场地技巧。

    都说擅长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都是最全面滑雪者。

    这一点毫无疑问。

    腾挪闪转,不同道具不同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几乎横跨了所有自由式滑雪内容,如今再多个u型场地也不奇怪。

    只是余乐在这个道具上没少吃苦头。

    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底子,只是做最基本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发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评价。

    如果为余乐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慢,而是他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时间,几乎将他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