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开局继承博物馆最新章节!

    《洛神赋图》据传是第一幅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长卷, 画上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行人沿着画卷往前走,眼前便出现更加丰富的画面,曹植上前解下随身的玉佩赠给佳人, 毫无保留地倾诉着自己的恋慕之意。

    两人情意相投, 洛神带着曹植徜徉山水之间, 随众仙灵嬉戏玩乐,戏清流, 翔神渚, 采明珠,拾翠羽。洛神轻舞其中,山水、云雾皆在她长袖之下变幻不断,将《洛神赋》中那段“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描述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惜就在两人情意绵绵之际,忽见风神骤然收风,河神平定江波, 水神擂起了鼓,女娲唱起了悠长的离歌。

    在那阵阵鼓声与歌声之中, 洛神哀伤地与曹植话别, 乘上六龙云车飘然远去。

    那是整幅画卷里最复杂也最震撼的画面,六龙腾飞于江波之上、云雾之间, 云车的宝盖与旌旗随风而动。

    左右有许多灵禽异兽护送着车架往云霭更深处飞去。

    此时车中的女子怆然回首, 目光里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曹植万般不舍, 乘宝船直追而去, 可人神殊途, 六龙云车岂是凡人船只能追上的?

    眼看洛神再无踪影, 曹植满心伤怀,只能喟然长叹。

    画卷的最后, 曹植坐上马车继续出发,仍眷恋不已地频频回首,神色与姿态都跟六龙云车上的洛神别无二致。

    既然“画中行”是个新活动,吴普当然开了个直播。

    他领着无人机穿行画中,给大伙完完整整地展示完整幅《洛神赋图》,才和冯梦龙他们讨论起《洛神赋》的创作背景来。

    自从有谢灵运吹捧说“曹子建独占八斗”之后,后人大多用“才比子建,貌赛潘安”来描述风流才子。

    比如冯梦龙就经常这么干,他写小说时动不动就拉曹植出来直观描述出场人物有多牛逼,堪称才子界的计量单位!

    吴普把《洛神赋》的常见推测给冯梦龙讲了。

    大众经常认为《洛神赋》写的是曹植的嫂子(之一)甄氏,甚至还以此给甄氏取名为“甄宓”。

    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甄氏的姓名,宓字乃是好事者从《洛神赋》里的“宓妃”里面取来的。

    只是广大人民群众显然更喜爱这种风月秘闻,因此这种说法大行其道,甚至暗搓搓把《洛神赋》起了个别名叫《感甄赋》。

    这事儿传到唐朝,李商隐特别写诗感慨了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可见这时候流行的说法已经是嫂嫂把自己心爱的玉镂金带枕留给小叔子,小叔子对她念念不忘,在她死后写了《感甄赋》。嫂嫂的儿子(魏明帝)读了觉得流传出去对亲妈名声不太好,才把它改名为《洛神赋》!

    事实上这个故事问题很多,首先这个故事表示甄后死后,曹植回京与曹丕见面,曹丕拿出甄后的玉镂金带枕给他看,兄弟俩一起感慨落泪,最后曹丕还把枕头给曹植带走了。

    曹植伤心地带着玉镂金带枕离开,途经落水时做了个梦,梦见甄氏来找他谈恋爱,于是悲痛地写下这么一篇《感甄赋》!

    最后魏明帝曹叡这个当儿子的读完叔叔这篇怀恋亲妈的恋爱故事,不仅没有让人去把叔叔打死,还亲自改名为《洛神赋》。

    这个“留枕”故事要是真的,那么曹丕父子俩可能都有那么点奇怪癖好。

    到了明朝,杨升庵记录这段传说故事的时候更是直接感慨地说“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争之如此”。

    可见明朝时流行的说法更刺激了,甄氏直接让老曹父子三人神魂颠倒!

    真就是不传下去,你都不知道能传成啥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洛神”乃是曹植自喻。

    这种人神恋并不是曹植首创的,第一个大篇幅描写“人神恋”的人是宋玉。

    宋玉写美人堪称一绝,有名的“巫山云雨”就是他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里面衍生出来的,影响了不知多少文人骚客的创作。

    曹植的《洛神赋》就有很多意象和描写脱胎于宋玉这两篇赋文里头。

    不少研究者认为,宋玉是把“神女”当做自己理想的化身,表达自己想要遇到志同道合的君王并得到重用的想法!

    宋玉此人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当个为君王舞文弄墨、后人口中只会阿谀奉承的“宠臣”。

    曹植在暮色中来到洛水河边,回忆起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联想到了自己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的处境,顿时也“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对着洛水想象出一个“洛神”来。

    洛神,同样是曹植自己理想的化身!

    这就是从象征意义上去分析了。

    除此之外,还有说洛神是他兄长曹丕的(屡次谋求任用而不得)、说洛神是他亡妻的(亡妻被曹操赐死从此天人永隔)、说洛神是他少年时期不知名初恋的(门不当户不对不能在一起)。

    总之,诸多说法众说纷纭,让曹植亲自来挑一个说不定都会挑花眼。

    曹植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这么多遗憾要寄托在《洛神赋》上!

    冯梦龙听了吴普提及的一堆说法,当场表示自己最喜欢“感甄说”,最好是杨升庵那个“爹想纳儿抢先弟弟难以忘怀”的版本,一看就可以写个十万字!

    老曹感慨的那句“今年破贼正为奴”多有感觉!

    父子三个打起来,刺激!

    甭管合不合理,写出来跌宕起伏就是好故事!

    吴普说:“你来迟了,父子三人相争都已经有人拍成电视剧了。”

    事实上后世这些关于三国人物的观点,大多受《世说新语》这本段子合集影响,再加上《三国演义》来了个深入加工,很多梗都已经深入人心。

    比起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还是这些野史逸闻更受欢迎,衍生出来的相关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曹丕相关的“七步成诗”“父子争纳”都是《世说新语》里捣鼓出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