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最新章节!

    倒不是卫青有多鹤立鸡群,实在是舒云耳朵很好,听到有人叫了卫青的名字,那个人还是熟人,是公孙敖,公孙敖算是平曲侯公孙昆邪的侄子,公孙贺的堂弟,公孙贺当年给刘彻做舍人,公孙敖也跟着混了个差事,在太子宫那里混了个眼熟。舒云呢,没做太子妃的时候就常常往太子宫跑,做了太子妃之后呢,跟太子宫中的那些官员,自然也打过不少照面。

    公孙敖显然跟卫青关系很不错,羽林卫这会儿结束了武器训练,正在休息,公孙敖就在跟卫青说话。

    卫青这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看起来很是青涩,在一众羽林郎中显得很没底气。这也是难免的事情,羽林卫里头这些羽林郎都是良家子出身,很多还是一些公侯贵族的亲戚,卫青呢,他却是平阳公主府的骑奴出身,算是得了平阳公主的举荐,才算是进了羽林卫。

    之前的时候,平阳公主举荐他,不过是因为卫子夫进了宫,但是,如今卫子夫进宫都半年了,也没个消息,显然已经被刘彻不知道忘到哪儿去了,平阳公主府那边自然也不可能对卫青有多少额外的投资,卫青在羽林卫里头,就有些难过了!

    公孙家的人,无论是公孙贺,还是公孙敖,其他方面都不怎么样,但是都颇有识人之明,公孙敖就看准了卫青,觉得他是可造之材,因此一直对他极为关照,甚至考虑过,将来将自个的某个姐妹嫁给卫青。

    舒云也就是随便瞟了一眼,并没有立刻就上去结识,只是在那里听着刘彻抒发他的雄心壮志。羽林郎的素质很高,他们在上林苑中,不光是学习武艺,还要学习兵法,以匈奴作为假想敌进行推演,刘彻的想法就是,这些羽林郎其实就是预备的中高层军官,等到真的战事起了,直接以他们为骨干,就地征召良家子从军,立马就能武装起一支上万人的军队来。这也是秦汉时代正常的做法,无非就是军官素质高低而已,须知,这个时候不比其他时候,寻常百姓也是要军训的,家里都有弓箭,对于军功也非常憧憬。一直到了武帝后期,因为多年征战,民力几乎耗尽,才不得不征召那些游侠刑徒一流从军,实际上这些人的军事素质,是比不上良家子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羽林郎,将来就算不都封侯,但是只要不死在战场上,前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刘彻对羽林卫非常上心,大概也是为了防止舒云也想着插手兵权,这是有传统的,像是现在的北军南军中的将领,李广就是太皇太后的人,而程不识呢,当年能够在军中脱颖而出,是田蚡举荐的,所以这位其实算是王太后的人,陈家在军中倒是没有什么根基,但是,若是舒云这个皇后有兴趣,有的是人愿意投靠,刘彻很是挺忌讳这个的,因此带着舒云不过就是粗粗看了一眼,然后便带着舒云去了建章,这里算是建章宫的雏形,刘彻这些日子在上林苑,大半时候都是住在这里。

    进了门,最显眼的就是悬挂在那里的一副巨大的地图,这是巧手匠人绣出来的,分明就是简单的北方地图,燕赵往北就是匈奴的地盘。实际上,汉朝对匈奴的了解并不少,虽说律法规定了不许走私什么的,但是为了利润,那些商人哪里讲究这些,走私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屡禁不绝,就像是后来马邑之战,那位聂壹就是靠给匈奴部落走私各种商品出身。

    加上汉匈之间,使者往来也非常频繁,实际上,准确来说,老上单于在世的时候,跟汉朝这边打仗次数就很少了,等到军臣单于上位,他的传统势力范围在北方,而不是在靠近汉朝的南边,他更喜欢的是跑到西域那边攻打那些小国,那些小国国小兵微,对匈奴人的骑兵压根毫无办法,只能任由他们劫掠。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张骞打通了西域之后,西域诸国多半愿意配合汉朝攻打匈奴的缘故,实在是西域苦匈奴久矣,哪怕是跟匈奴关系最好的乌孙人,也受不了匈奴人理所应当的压榨与索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漠北,可能汉朝这边知道得不多,但是漠南那边的情况,汉朝这边还是知道得清楚的,不光在地图上知道也没用,要是有用的话,也不至于在攻打匈奴人的时候,公孙敖,公孙贺,李广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迷路导致失期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像是卫青霍去病这样,能打到匈奴王庭那里去的,除了实力之外,老天爷也算是站在了他们身边。

    刘彻站在巨大的地图前面,豪气干云:“等到过几年,大汉有了足够的马匹,就可以直接对匈奴宣战,这茫茫草原,寇可往,我亦可往!”

    舒云点了点头,笑吟吟地说道:“当然,陛下会成功的!”没错,刘彻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是已经成功了,虽然这建立在国内的经济几乎被他搞得崩溃的基础上,但是成功便是成功,并不会因为其他的有所变化。刘彻很多时候压根分不清楚主次,大汉其实算是在他手上由盛转衰的,他一方面跟匈奴作战,还跟三越,还有西南那边几个小国作战,这些地方固然军队没什么名堂,问题在于,这些地方本来就算得上是蛮荒之地,瘴气弥漫,各种毒虫寄生虫什么的,简直是要命的勾当,所以,大汉的军队跑到那边去,大半其实不是被敌人打倒的,多半是被湿热的气候,瘴气毒虫之类的打倒的。而且汉代的军队多半都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更是雪上加霜,十分的战斗力能发挥出五分,就是他们军事素质比较高了!

    舒云穿越几次,早就过了对历史人物盲目崇拜的时期了,她见识过的皇帝多了,其实论起英明神武,舒云私心里头觉得,朱元璋是他见过的最厉害的一个了,起码他是最克制自己**的一个,因为他的出身,哪怕思想上头有些局限性,他也是最能体谅到民生疾苦的。

    至于刘彻嘛,要不是他孙子,连个庙号都弄不到,毕竟,如果说他前半生还能算得上是英明的话,后面的那些年,大概就是被方士骗子换着花样欺骗的黑历史了。

    因此,舒云一点也没有被刘彻的雄心壮志所打动,从高祖开始,几代皇帝都在为了一雪前耻,默默积累,这年头崇尚的是九世之仇尤可报,可不讲究什么以德报怨的勾当,就算是那些儒家子弟,对于匈奴,也是站在了仇恨的立场上头的,也就是到了后来,民生疲惫,除了那些军功贵族之外,大家都觉得打不起了,打不动了,才出现了议和的风潮。而现在呢,就算是笃信黄老的太皇太后,在对匈奴的问题上头,顶多也就是让刘彻谨慎一些,等到有足够的把握再动手,而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站错立场。

    在文景两代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财力的情况下,换上刘家哪个皇帝上位,都是要对匈奴发动雪耻之战的,要不是岂不是谁都能在大汉脸上啐一口?

    刘彻是个非常自我的人,压根没看出来舒云的心思,他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将他之前跟羽林卫,还有跟一些将领推演沙盘得到的一些策略跟舒云讲解起来,舒云默默听着,又回忆着自己当年在史书上看到的那些记录,互相印证,琢磨着如果是自己的话,到时候应该怎么做。

    刘彻没有在上林苑待几天,很快就得回去了,汉历,十月就是新年,因此,九月份的时候,各地郡国的官员就要进京在大朝会上述职,这个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事情,刘彻必须是要亲自主持的,当然,他现在学乖了,下了朝之后还得先去长乐宫那边,挑一些跟太皇太后说一下。

    太皇太后对这个孙子很不放心,哪怕精力不足,也得多过问几句,免得这位也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他私底下做的那些小动作藏着不说。当然,太皇太后也知道,对于这个急性子的孙子,也不能逼得太急了,所以呢,就算是听到什么自己不满意的东西,太皇太后也不会直接就斥责,在刘彻身上,太皇太后其实能够看到先帝的影子,景帝同样是个非常急脾气的人,要不然也不至于一棋盘砸死吴国太子了!景帝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人到中年了,那时候,早就被各种事情给打磨得性情平和了下来,不再那么急躁,可是刘彻呢,做皇帝的时候还是太小了一些。

    其实当年如果不是自个的女儿一力支持,太皇太后是不赞成让刘彻做太子的,他几乎是先帝的幼子了,自他出生之后,也就是他的姨母王姁生了两个皇子而已,后来宫中便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而先帝呢,身体并不算很好,早年的时候,在代国的困苦日子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一些损伤,所以,先帝在位十几年,身体一直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光是各种病危就好几次,只是他硬撑了下来而已。饶是如此,在太皇太后看来,刘彻还是太嫩了,他做太子的时候,才四五岁,后来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先帝为了给他铺路,几乎将比他年长的皇子全赶去了封地,之后又一直为他保驾护航,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就是个典型的愣头青,不让他撞个头破血流,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敬畏之心。

    而让太皇太后对刘彻更加耐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舒云怀孕了!既然舒云能够怀孕,就算是个女儿,以后肯定还能生,像是王太后,当年也是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到后来都要绝望了,不得不将自己的妹妹王姁也弄进了宫,姐妹两个一起伺候先帝,才算是赶在年老色衰,要被先帝遗忘之前怀上了刘彻。

    所以,在太皇太后看来,舒云能够有孕,哪怕将来生下皇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皇子作为嫡长子,天然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选,何况,还有窦家陈家的支持,这么一来,哪怕是为了这个曾孙呢,太皇太后也得多教刘彻几年,免得刘彻将留给自个曾孙的家当都败掉了。

    皇后有孕,自然是巩固了刘彻的统治的,起码太皇太后这边,以后是不会提什么废帝的事情了!但是,在其他人看来,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比如说王太后,不管是刘荣,还是刘彻,当年能做太子,不就是因为薄皇后无子吗?皇后有了孩子,只要不中途夭折,那么,其他的孩子又算得了什么?

    王太后一直以来看不惯窦太主,窦太主到了如今,在王太后面前依旧以施恩者自居,原本王太后还想着皇后无子,日后也就是被冷落的命,结果呢,刘彻不过是前段时间跟皇后多亲密了一段时间,皇后就怀上了,要是有可能,王太后真的是不介意对舒云的肚子下手的,偏偏,她说是太后,影响力却仅限于长秋宫,内宫里头,真正做主的还是太皇太后,王太后敢保证,她要是敢对皇后这一胎有什么不好的动作,太皇太后能立马掀出她的黑历史,让她这个太后做不下去。

    因此,王太后唯有在自个长秋宫里头生闷气,甚至不敢摔盆子,生怕声音传出去了,叫太皇太后知道了。

    而河东那边的平阳公主,可就没这么好的脾气了,平阳公主如今也是长公主了,她一直想要得到如同当年馆陶公主一般的地位,自然也都是效法与她,拼命给刘彻送女人,卫子夫不过是其中看起来前程最好的一个而已,毕竟,平阳公主府里头被刘彻宠幸过的女人不少,唯有卫子夫跟着回了宫。

    可是现在呢,卫子夫没了消息不说,皇后还怀孕了!这对平阳公主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打击。

    平阳侯曹寿对于妻子的想法一直是处于一个默认的态度,平阳侯虽说在列侯之中排行很靠前,是万户侯,但是曹寿呢,其实身体并不好,当年他还是世子的时候,勉力参加过平定七国的战役,算是稳固了自己的位置,之后呢,就一直留在河东休养了。曹寿的祖先曹参,当年也是做过丞相的人,他算是黄老一派的中坚人物,曹寿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对于许多事情可以说是顺其自然。

    但是,老刘家的公主是真的不好娶,一个个主意大的要命,当初还是少年的时候,曹寿觉得娶了太子的姐姐是一件好事,但是等到平阳公主进门之后,曹寿就觉得自个是娶了个祖宗回来了,平阳公主什么都要管,刘彻稍微大一点之后,就如同之前那些刘家的太子一样,喜欢往外跑,都是打着平阳侯府的名义,平阳公主呢,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搜罗封地上的美人,不管是家生的奴婢,还是外面的良家子,找人过来训练她们歌舞言辞,第一等的可以献给刘彻,至于二等的呢,可以用来招待贵客,三等四等的嘛,府里的食客,甚至是一些比较得用的奴婢,都能跟平阳侯府的婢女来个负距离接触。

    这种幸进嘛,曹寿不是不能理解,列侯之家,这样干的人太多了,只恨天子看不上自家的女儿,可是,平阳公主对陈皇后的态度,简直就跟走火入魔了一样,在曹寿看来,根本没这个必要。

    太皇太后还在,王家跟皇帝就想要过河拆桥,这也太快了点,怎么着都得等到太皇太后过世之后再说。就像是先帝的时候,也是太皇太后过世之后,薄皇后才因为无子被废,自个这个妻子连这点时间都不能等,一听到皇后有孕,那神情扭曲得让曹寿都觉得心惊。

    平阳公主再如何愤怒也是无济于事,比起窦太主在先帝时候的威风,平阳公主如今差得太远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刘彻自个本身权威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公主的权力,本质上来说是从皇帝那里分出来的,皇帝自个都不够用,她这个公主更别提了。

    如今到了年底了,列侯也得进京朝贺,平阳公主这个公主自然也进了京,进京之后,还没来得及安顿下来,就直接去了长秋宫。

    平阳公主到长秋宫的时候,南宫公主与隆虑公主都已经到了,南宫公主之所以来得早,是因为她丈夫南宫侯之前因为有罪,被夺爵了,公主总不能跟着丈夫倒霉,因此,自然是离婚了,因此,她如今就住在长安城里的公主府内,等着回头刘彻下旨再给她找一个丈夫,而隆虑公主呢,她嫁的是隆虑侯陈蟜,这位是窦太主的儿子,他们这一家子可都没有就封封国,一直都留在长安。这也让平阳公主对于这个妹妹有些嫉妒,毕竟,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